近日,记者从辽宁省肿瘤医院获悉,全球罕见的“镜面人”患者,在辽肿胸外科专家的精准治疗方案下,成功施行了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肿瘤所在肺叶被完整切除,并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
3月14日一大早,在每日例行早会上,一张特别的“CT片”在胸外科会议室引来热议。这张来自胸外科特需门诊的CT片,果然不是一般的普通病例CT片。大家仔细观察,发现呈现在众多医生眼前的这名患者的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全部长反了,他竟然是一位罕见的“镜面人”。
66岁的李先生一直过着“颠倒”的人生,他告诉医生,小学时他就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什么都是反着的。但60多年来,爬山、跑步等方面他并未感觉异常。几天前,在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肺部长了一个2cm大小的结节,心中惶惶不安,怀疑是肺恶性肿瘤。通过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多学科会诊(MDT),胸外科专家团队为患者三维重建后发现李先生的肺结节属于高危结节,需要尽快手术。
“镜面人”是完全性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的俗称,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胸腔、腹腔器官及解剖结构的完全左右反位,犹如镜中影像。SIT通常不影响人的健康,但是一旦患病就会给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因为解剖结构的变异会颠覆医生原有的手术惯性,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为“镜面人”做手术,手术技巧和习惯也要跟着一起转位,极大考验了术者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据了解,全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合并肺肿瘤的全内脏反位则更为罕见。据文献报道(2017年),全内脏反位合并肺肿瘤全球范围仅25例,左肺16例(64%),右肺9例(36%)。25例病人中只有16例接受了手术治疗,12例(75%)左肺,4例(25%)右肺。在这16例手术中,75%采用了传统的开胸手术,只有25%为胸腔镜治疗。
给“镜面人”做手术很棘手。胸外科团队拟给李先生实行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术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胸部外科手术,对临床医生人体解剖结构的认知要求很高,加上患者内脏全反位,手术就像“对着镜子织毛衣”。
手术前,为了避免“雷区”,医生们将手术步骤一遍遍在心中推演,确保不会因为习惯问题犯错。但操作绝不仅是“换一个方向做”那么简单,这不仅要求术者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在没有任何解剖书参考的情况下,在逆向思维的引导下,只有脑、眼、手高度协调配合才能分毫不差地完成手术操作。
虽然“镜面人”内脏错位,但并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可不幸的是,相当一部分“镜面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发性先天畸形。因为镜面的解剖结构和变异会颠覆医生原有的解剖学认识,对肺部解剖结构熟悉程度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并且术前需制定严密的手术规划。
患者入住胸外科一病区后,管床医师及时利用患者的胸部CT进行三维重建,通过重建的3D模型立体、直观、清晰地呈现患者胸腔左右反位的各级支气管结构及其与肿瘤、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对患者进行周密的术前规划。
3月14日,手术如期进行。一大早,管床医师就在与麻醉团队对患者病历影像资料进行集体学习,针对患者气道的特殊变异,麻醉科王凌飞老师熟练完成双腔气管插管,确保手术中单肺通气,充分暴露视野。手术室王遴、薛斌两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手术顺利开始做最全面的保障。
在胸腔镜下,如术前三维重建结果一样,李先生整个右侧胸腔的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如同左胸。右肺中叶的切除相当于左肺上叶的舌段切除,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刘宏旭教授带领刘宇、王冠二位助手探查胸腔后,一一辨认结构,细致操作,逐层分离,精心保护周围组织。解剖的变异,思维的改变并未影响手术的进程。主刀医生犹如“反弹琵琶”般娴熟的操作着电刀及超声刀,犹如流畅的剑法“剑走偏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肿瘤所在肺叶被完整切除,并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术中病理显示,李先生的诊断倾向于是预后较好的早期肺癌。
据介绍,为“镜面人”做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这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并非首例,而是第三例。因为全内脏反位患者合并肺肿瘤的可参考资料特别少,术前一定要精心研究患者肺部解剖结构,对可能存在的变异做到心中有数,术中要仔细观察,逐层解剖、分离,以便顺利实现肿瘤的切除及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