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喜讯|辽宁省肿瘤医院荣获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首批县域癌痛治疗培训基地
时间:2023年10月18日 查阅: 转发

    9月16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召开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暨基地遴选评审会。辽宁省肿瘤医院荣获首批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基地,这是国家卫健委对辽宁省肿瘤医院癌痛诊疗领域工作的充分认可。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杨爱平主任,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到会讲话并致辞。辽宁省肿瘤医院疼痛舒缓科主任崔文瑶教授出席项目启动会并作项目申报答辩。

        微信图片_20231018105633.jpg

微信图片_20231018105651.jpg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可发生于癌症早期至晚期的任何阶段。癌痛是指由癌症和癌症相关性病变以及抗肿瘤治疗所引起的疼痛。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癌痛控制与抗癌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癌痛控制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镇痛理念的不断发展,癌痛管理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更好地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培训质量,规范诊疗服务,提升临床医师技能和水平,促进癌痛学科发展和临床医师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于2023年启动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并开展项目培训基地的遴选工作。

    该项目专家组由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王永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教授担任副组长。辽宁省肿瘤医院崔文瑶教授光荣当选项目专家组成员。主要针对疼痛科、肿瘤内科、老年肿瘤科、安宁疗护科、姑息科、疼痛康复科等癌痛相关学科,旨在通过开展远程、面授、基地进修、诊疗带教、科学研究等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加强癌痛专业医护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微信图片_20231018105706.jpg

    项目启动仪式后,进行项目培训基地评审,申请单位从最初全国60多家医院,历经两轮筛选,包括辽宁省肿瘤医院在内的34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肿瘤专科医院顺利进入第三轮遴选。崔文瑶主任代表辽宁省肿瘤医院作申报项目现场答辩,最终荣获该项目第一批培训基地医院(全国仅20家单位)。

    从建科之初,在辽宁省肿瘤医院领导班子的重视及医院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资源的大力投入下,科室持续发展,竭力探索肿瘤诊治的新模式。目前科室开放床位30张,医护人员24名,拥有先进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移动式空气净化站消毒机、射频治疗仪、臭氧机、疼痛诊断仪、超激光治疗仪、红外热成像仪等。

    2022年获批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5月12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研究确定的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中,我院成为全国首批辽宁省24家试点单位之一。开展以“症状、体态、功能及查体”为核心的全面评估流程。倡导以影像引导下的微创精准治疗为主,同时还注重患者的营养、疲乏、炎性负荷、心理及康复的全程综合管理,开展了鞘内镇痛技术、脊髓刺激器技术、触发点针刺技术、浅筋膜松解技术、超声引导可视化的靶点注射技术、PRP再生疗法、神经阻滞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冲击波治疗、超激光治疗、吞咽训练、耳穴疗法、康复训练、营养及健康指导等多元化治疗手段。建立了肿瘤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全病程疼痛康复治疗体系,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助力患者更早回归正常生活。

    下一步,医院将围绕国家卫健委决策部署开展项目基地癌痛工作,不断加强多学科协作,统筹整合疼痛、肿瘤、康复、药学、护理、营养、心理等癌痛相关学科资源,推进癌痛全程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医院区域引领能力,通过开展远程、面授、基地进修、诊疗带教等方式,对癌痛相关学科的省内外医护人员进行能力培训,进一步加强癌痛专业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大批癌痛全程规范化诊疗人才,助力癌痛患者实现“无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