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医纪实|巨大肿瘤堵塞气管致呼吸困难!省肿瘤医生妙手“拆弹”畅通生命通道
时间:2023年11月27日 查阅: 转发

    气道是人体主要的“生命通道”,一旦堵塞,则可能分分钟夺命,而45岁的王女士就遇到了这种不幸。她的气管里长了一个肿瘤,堵塞了气管腔约3/4的面积。她走几步路就喘不上气,睡觉时也常常被憋醒!四处求医均因为难度太大被告知无法手术。在众多医生的推荐下,她来到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一病区的医生们用全球首创的手术成功切除肿瘤,重新畅通了王女士的生命通道!

    肿瘤堵塞气道 患者坐卧不安

    半年前,45岁的王大姐感觉呼吸有点不顺畅,并且频繁咳嗽。一开始她以为自己是感冒了,挺一挺应该就能好。可是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气促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从气促演变成了呼吸困难。“尤其是爬楼、上坡、走快步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快不能呼吸了,休息的时候稍微好一点。到后来晚上睡觉都因为呼吸困难而无法入睡,只能端坐着。睡着了也会被憋醒,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的生活。”王女士回忆道。

    无奈之下,王女士去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着实把她吓到了!通过影像学诊断,她的气管膜部长了一个肿瘤,且肿瘤较大已经堵塞管腔约3/4的面积!“当时我非常害怕,呼吸的通道就剩下一点点了,万一一口痰堵住,直接就窒息了!”王女士介绍。而给王女士治疗的医生也因为手术难度大、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大而不敢为她手术!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王女士来到辽宁省肿瘤医院,找到了甲状腺头颈外科李振东主任。

    传统手术风险大 患者家属顾虑多

    李振东主任详细评估,判断肿物良性可能性较大,唯有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办法,但是可惜的是因患者气道反应明显,无法取得术前病理。

    而以往治疗气管膜部肿物需要进行气管截断式切除,务必行气管切开术,并佩戴气管套管。“气管就像一个水管,传统的手术就是把长了肿瘤的这一段给截掉,然后再把两头拉一起接上。但是切掉之后,气管就短了一截,以后抬头张力大了,都有可能导致气管断开。”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一病区刘翥医生介绍。

    除此之外,气管截断式切除术的术后感染风险较高,严重感染会导致气管食管瘘,若瘘口长期无法愈合则无法经口进食或引起严重的吸入性肺炎。

    “我们了解了这些风险之后很担心焦虑,也不敢做手术。毕竟才45岁,不想影响以后的生活。”王女士和家属始终对这样的手术方式有所顾虑。他们也希望还能有其他的治疗方式。

    反复推敲讨论 找到最优方案

    患者的需求就是医生最大的追求!面对痛苦的王女士和焦急的患者家属,李振东主任决定寻找其他治疗方案!

    李振东主任多次在科室内开展气管肿物相关文献抄读,科室医生共搜索国内外气管肿物治疗方法20余篇,精细研读,反复推敲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法。经过2周讨论、反复思考及推敲,再结合多年在颈部各种组织缺损修复的成功的经验,李振东主任决定行保留气管软骨环单纯切除气管膜部肿物,应用颈前带状肌筋膜瓣修复膜部缺损,无需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由前面的半环形的软骨和后面的膜部组成,我们的方案就是不动软骨环,只是把后面的膜部连带肿瘤一起切掉,这样就保持了气管结构的完整,不影响以后的颈部活动。再使用带状肌筋膜瓣将气管膜部修复。”刘翥医生解释。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此方案后,他们欣然接受。

    成功摘除肿瘤 畅通患者气道

    在充分术前准备后,李振东主任、刘翥医生团队,在姜美玲麻醉医师全力配合下实施手术。切除气管膜部的入路选择、制备带状肌筋膜瓣的过程中对其血运的保护以及长度与厚度的选择都是手术的难点。

最终李振东主任选择右侧甲状腺侧方入路。首先游离甲状腺下极,保护下甲状旁腺,解剖并保护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上极血运;右侧甲状腺及峡部游离至气管侧方完全暴露,经由气管侧方切除气管膜部肿瘤。而为了保证血运,他们制备了双蒂筋膜瓣,其长度及宽度与气管膜部缺损吻合,且其厚度与气管膜部相当,在此基础上结合麻醉师对气管插管的精确配合,团队成功地完成了气管膜部的修复,手术过程顺利。

    “真的非常感谢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一病区的医生们,他们一直没放弃,最终找到了更好的手术方案。既为我切除了肿瘤,畅通了生命通道,还不影响我以后的生活。”手术成功后,王女士激动地说。

    全球首创手术 填补技术空白

    王女士术后病理显示为颗粒细胞瘤。术后一周无感染发生,呼吸通畅,并且顺利出院。2周后王女士再次回到辽宁省肿瘤医院复查气管镜,显示气管缺损修复后愈后良好。她感谢李振东主任及团队医生的医者仁心,并对辽宁省肿瘤医院赞不绝口。

微信图片_20231127132338.jpg

    在此手术成功完成后,李振东主任及团队医生针对于罕见的气管颗粒细胞瘤进行了讨论及学习。“我们研究发现气管颗粒细胞瘤极为罕见,文献报道中,从1926年至2019年国内外共27例气管颗粒细胞瘤,其中发生于气管膜部9例,手术均为气管截断式切除,端端吻合,报道中不乏合并严重并发症。”刘翥医生介绍。

    而王女士这例手术方法在气管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中国内外均未曾有过报道。他们扩展学习后发现在一些恶性肿瘤侵犯气管的病例同样未曾报道过此种修复气管方式。为提升医院及科室知名度,填补此项技术空白,增加手术实用性及推广性,在李振东主任指导之下,团队撰写该病例报道结合既往文献的总结与分析,发表SCI一篇(JCR:Q2,IF:5.738)。此手术方式实为国际首创!

    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一病区始终在手术技术及综合治疗理念领域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在李振东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所有医护未来将继往开来,不断突破自我研发先进的治疗技术及理念,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