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专】双域聚慧,智领精疗——辽宁省肿瘤医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举办MDT赋能交流会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查阅: 转发

近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首期省际MDT赋能交流会圆满举办,大会由辽宁省肿瘤医院杨卓教授携辽肿妇科MDT团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晶教授及其团队联合发起,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主任王丹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围绕两例复杂妇科肿瘤病例展开深入讨论交流,展示了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326093617.png

王丹波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MDT诊疗模式在恶性肿瘤诊治中已被广泛认可,并成为许多肿瘤中心的常态化治疗模式。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5年起便开展MDT工作,目前已涵盖门诊MDT、线上初诊MDT及线下疑难病例MDT的诊疗全程。她表示,此次交流会旨在通过跨省研讨合作,共同提升妇科肿瘤的诊疗水平。

首先,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分享了一例30岁女性卵巢粘液性癌复发病例,李玮珊医生认真总结汇报了病例情况,经历了两次手术后复发的年轻卵巢癌患者,突发肠梗阻由哈尔滨转诊慕名来辽宁省肿瘤医院就诊,虽然影像学检查提示再次腹腔多发转移,但对于放化疗不敏感的卵巢黏液性癌,手术是最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经过辽宁省肿瘤医院MDT讨论,团队决定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方案,联合普外科及肠科的台上会诊,手术再次成功达到R0切除,术后治疗包括HIPEC、静脉化疗及靶向治疗,目前术后4个月病情完全缓解、稳定。

辽肿MDT团队分别对本次病例进行精准解读。医学影像科董越教授重点强调了术前患者的影像提示了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术中确实证实肠壁受累穿透粘膜,术前的MDT时定位的全部靶病灶得到了精准切除,也是术后持续疾病完全缓解的重要因素。病理科朱延美教授则从病理学角度分析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术后病理进行了分子诊断及再分析,基因检测发现KRAS和TP53突变等分子诊断特点,肿瘤内科董茜教授从内科治疗角度发表见解,认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控制腹膜转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认可了后续治疗中靶向治疗的应用,也根据KRAS突变对再次进展后的治疗方案给予了探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晶教授也表达了该病例的成功治疗完全得益于术前的精准影像评估、术中手术团队的精湛技术以及术后包括HIPEC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些都是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MDT团队协作的成果。

第二个病例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王东雁医生进行汇报。50岁老年女性因腹胀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包块及大量腹水,初步诊断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但因肿瘤负荷高、直接手术无法达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MDT团队决定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个体治疗方案,两程的治疗后成功进行了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手术达R0切除,术后给予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无疾病进展已超过72个月。

会议当天,两地MDT团队专家紧紧围绕两个病例的治疗方案、手术技巧、化疗药物选择及维持治疗等临床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杨卓教授也指出HIPEC在复发卵巢癌及IDS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控制腹膜转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李晶教授也强调MDT模式下各学科的紧密协作是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也对辽宁省肿瘤医院全流程MDT协作模式表示赞叹。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王丹波教授总结指出,两个团队通过两例病例的成功治疗,充分展现了MDT模式在复杂病例诊疗中的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全面的治疗方案。她表示,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每双月举办省际MDT赋能交流,旨在为双方团队搭建合作平台,分享疑难病例诊治经验,推动MDT模式在妇科肿瘤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未来,“双域聚慧,智领精疗”MDT赋能交流会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创新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