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3分钟带您了解肿瘤标志物!
时间:2019年04月07日 查阅: 转发


1694769397405.jpeg


目前,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大家普遍对肿瘤心存恐惧,“肿瘤标志物”已成为常规体检项目。那么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它?在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小编走进检验科,为您探究答案,寻求真相。


肿瘤标志物是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征性物质,或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类物质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而在正常细胞中没有或者含量极少。


一般肿瘤细胞在癌前病变时,就会产生表达肿瘤异常蛋白质(肿瘤标志物),而大多数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实质性病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能在这段时间里运用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检测到患者血液中肿瘤所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就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A系列(CA199、CA125、CA153、CA7-24)等等。

①肿瘤的早期发现;

②肿瘤普查、筛查;

③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

④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的疗效监测;

⑤肿瘤复发指标;

⑥肿瘤的预后判断;

⑦寻找不知来源的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


有些人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稍稍升高,就很紧张,如某个指标正常参考范围是3~6mmol/L,超过6mmol/L就是升高了,那怕是6.1mmol/L,也算是升高,但这种升高显然没多大的意义。那么,到底升多高才有意义呢?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或统一答案,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而且每一种肿瘤标志物都不一样的。

* 略微超过正常值的, 一般认为是「轻度升高」;

* 大幅度升高的,我们往往称其为「有意义」的升高。


像CA125这个肿瘤标志物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其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黏液性卵巢肿瘤中不存在。故不能单独用于卵巢上皮性癌早期诊断。CA125正常水平<40U/ml,若高于正常值2倍应引起重视。


肿瘤标志物升高几倍或几十倍需结合超声、CT、核磁共振及胃肠镜综合判断,如影像学检查或胃肠镜检查发现有肿瘤存在,患者血液中肿瘤标记物又有升高,且升高到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极大。


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因为很多因素均可导致升高。比如: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但孕妇、急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睾丸癌、生殖系统肿瘤都可能导致AFP升高。

•CEA是胃、结直肠、肺比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但吸烟、妊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炎等良性疾病,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轻度升高。

•CA199是胰腺癌特异性比较强的肿瘤标志物,但肝、胆、胰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肝炎等等也可升高,结肠癌、胃癌等也会升高。

•PSA升高,可能是因为前列腺炎症,严重的前列腺肥大或增生也可能会有轻度升高。而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

•CA125是存在于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内,当患者有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时,血清CA125水平升高。但大约3%-6%的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患者,CA125也会升高。


有些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早于临床症状,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能更早的引起重视。但并非每个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甚至肿瘤已经很大,其标记物却仍然正常。因此,肿瘤标志物正常是不能排除癌!


如AFP、PSA在肿瘤标志物中算敏感性很高了,但是在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癌中阳性率也只有70%多点,它们确实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早期发现,但绝非百分之百!所以百姓在体检时一定要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联合检测排查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