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2015年病患人数高达1.096亿人,130 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果不加干预,2040年我国的尿病患者数量将上升至1.54 亿。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相比,糖尿病被称作“无声的杀手”,正在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随访,必须依赖一些实验室检查。所以糖友们必须学会看懂化验单,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其他症状:可出现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蛋白尿,心悸,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症状。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 血缘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父母;
★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 分娩过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
★ 年龄在40岁以上者;
★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或血尿酸不正常者;
★ 生活富裕,缺少体力活动者;
★ 吸烟、嗜酒者;
★ 曾有过胰腺疾患或胆石症者;
★ 以前检查曾发现血糖不正常或糖耐量减低者。
如何看懂糖尿病各项化验指标?
1.血糖
空腹血糖一般是指禁食8-10小时后,在早晨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也是目前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空腹血糖的参考范围是3.89-6.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餐后血糖,应该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的血糖值。如果空腹检测的血糖值是正常的,而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减低。这个时候如果进行调理是比较容易让血糖转回到正常范围之内的。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随机血糖是指任意时刻抽取静脉血所测量得到的葡萄糖含量值,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中最常见的为HbAlc,所以常以HbAlc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代名词。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由于红细胞在血液内寿命大约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HbAlc不会受饮食、运动、血糖忽高忽低的影响,是评价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可靠指标,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糖尿病长期血糖监测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范围:4.8-6%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
4.8-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动态变化中,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血糖控制未达标或正在调整用药时,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尿糖
尿糖的测定不能确诊糖尿病,因为血糖要超过肾糖阈(好比洪水的防洪堤)才能漏到尿里。一般人肾糖阈为8.9mmol/l,也就是说只有血糖超过这个数值,尿糖才能有所显示。所以一旦尿糖出现“+”以上时,证明您的血糖可能已经很高了,应该立即去医院测血糖,并遵医嘱调整用药。
4.尿常规检查
如果尿常规中的酮体阳性,要立即测血糖,血糖如果不高可能是饥饿引起;反之血糖大于16.7mmol/l应该考虑是否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外,尿常规中尿蛋白持续阳性如果出现在发现糖尿病之后,有可能患有糖尿病肾病。
如何治疗糖尿病?
1.主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并联合降糖药物降血糖。
2.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与双胍类降糖药联用效果比较好,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糖尿病孕妇禁用。
注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预后情况如何?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病,需要长期诊治,如果糖尿病长期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脑中风、冠心病、失明、肾衰尿毒症、下肢坏死等严重后果,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