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三病区刘宏伟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下咽癌患者完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及发音功能重建术。该术式目前仅有少数发达国家个别医院可以完成。目前国内的发音功能重建手术多数限于全喉切除的患者,应用颈部肌皮瓣制作发音管。而下咽癌的患者既要修复下咽软组织缺损,又要完成发音管重建,技术难度极高。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发音功能重建领域的空白,标志着辽宁省肿瘤医院发音功能重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患者自述,平日里朋友众多,吸烟饮酒量较大,今年年初自觉咽部异物感,在当地检查诊断为下咽癌。当地医院医生告知其需全喉下咽切除,术后终身失语,而且手术难度很大,需要到上级医院进行手术。
失去声音对一个人来说那是天大的打击,但患者没有放弃,他相信如今医疗技术突飞猛进,自己的问题,肯定能解决。于是他走遍了省内多家大医院,但均被告知手术无法保留发音功能,最后,患者辗转来到辽宁省肿瘤医院,慕名找到刘宏伟主任,刘主任详细检查病情后向家属介绍了两种治疗方案:一是诱导化疗,根据化疗效果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二是直接手术,行发音功能重建。刘主任详细介绍了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患者家属坚决选择手术治疗。
术前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位于右侧梨状窝内侧壁及环后区(见图1,图2),需切除全喉及部分下咽,下咽的修复需要肌皮瓣的移植。而目前国内喉癌发音管的重建手术,应用的是颈前的带状肌皮瓣,该皮瓣组织量小,无法同时完成修复下咽及发音管重建两项任务。
为解决这一难题,刘宏伟主任一直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早在2021年5月,就与北部战区总医院梁久龙教授展开合作,对下咽癌患者行发音功能重建的手术,但是患者发音气流量较小。发音低弱,发音效果没有达到让人满意。刘宏伟主任对该技术进行改良,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大,取皮瓣后,将其分为下咽修复部分和发音管重建部分(图3),可完美的解决两项难题。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刘宏伟、李剑、许阳手术团队顺利完成该手术(图4-7)。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该发音重建原理是利用气流冲击进入发音管,震动口咽黏膜产生声音。该发音管发出的声音,最接近患者术前自己的声音。待患者颈部切口愈合后,临近出院时,进行了第一次的发音训练,当患者发出声音的那一刻,患者家属按耐不住多日的期待和突然到来的喜悦,高兴地说道“老杨又能说话了,又能说话了!”在场所有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患者本人的一句“谢谢”中包含了医务人员太多的汗水和智慧。
喉癌、下咽癌是头颈外科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是,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丧失自主发音的功能,这一严重后果让许多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全喉切除术后的发音重建一直以来都是患者的期待,也是困扰头颈外科医生的难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解决方式包括食管发音、电子喉、发音钮置入等方式,然而这些方式存在发音困难、音色差、金属音、需更换设备等弊端。而下咽癌的发音重建,一方面要修复下咽缺损,另一方面要建立发音的结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在国内一直处于真空地带。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三病区团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缺损的同时,I期进行发音功能重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发音时间,流畅度,音节数及可理解度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并解决了既往发音功能的可理解度低、金属音、外持器械、需长期训练等难题。该手术的成功,能够造福广大适合的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巩固了我院头颈外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特别感谢:北部战区总医院梁久龙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吴海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