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提出“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中国营养学会于2015年确定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全民营养周”,通过以科学界为主导,全社会、多渠道、集中力量、传播核心营养知识和实践。本月15至21日是今年的全民营养周,由辽宁省营养学会肿瘤营养治疗及辽宁省抗癌协会营养支持与治疗专委会共同主办,我院胃外科和护理部营养学组共同承办的“2022全民营养周科普讲座”暨全民营养周启动仪式将于本月17日中午12点与大家准时见面(观看直播请扫描二维码)!
从第一届“全民营养周”开始每年都有不同的宣传主题,今年的传播主题是“会烹会选 会看标签”。那么如何做到健康烹调?又是怎么看食品营养标签呢?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食物中的营养素并不都很怕热,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较耐热,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也不会受热损失,只有部分维生素和有些成分对烹调处理比较敏感。所以,并不能说烹调之后营养素就不存在了。
1.谷类食物,也就是主食,烹调损失最大的营养素是维生素B1。过度淘洗、倒掉浸泡粮食的水、油炸油煎,以及煮粥加碱,是维生素B1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反之,在米饭中加入糙米、小米、杂豆等全谷杂粮食材,并经常吃点蒸煮的山药红薯土豆等薯类,替代部分白米饭,是增加多种B族维生素的好方法。
2. 蔬菜类食物,烹调损失最多的营养素是维生素C和叶酸,它们既怕热、又怕氧化,还容易溶在水里损失。除了直接生吃之外,蒸菜和急火快炒的方式损失维生素比较少。此外,用加少量油的半碗水来替代大量炒菜油,菜下锅翻匀后再焖一两分钟,即“水油焖”烹调法,也有利于多种维生素的保存,维生素C的保存率可以达到80%~90%的水平。
3. 鱼肉类食物烹调损失最多的营养素是维生素B1。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烹调中避免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的氧化,避免过度加热产生致癌物。因此,清蒸、炖煮都是好的烹调方法。油炸和炭火烧烤是最不健康的烹调方法,它们不仅造成营养素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氧化产物和致癌物。有多项研究表明,过度加热的肉类会促进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而且不利于预防肠癌。
1.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最接近现在生产日期的食物。这样可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度,也给了充足的时间,在保质期内吃完食物,避免食物浪费;如图中紫色方框部分所示,生产日期为2022年5月5日,保质期为21天。
2.看配料表
配料(表)是了解食品的主要原料、鉴别食品组成的最重要途径。按照“用料量递减”原则,配料(表)按配料用量高低依序列出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如图中红色方框部分,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本产品是以生牛乳为主要配料,同时又添加了一些增稠剂(明胶)、甜味剂(阿斯巴甜)等食品添加剂,以及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两种益生菌所共同制成的风味酸乳。
3.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说明每100g(或每100ml)食品提供的能量以及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如图中蓝色方框部分,本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中明确标明三大营养素的每百克含量(蛋白质3.0g、脂肪1.2g、碳水化合物6.0g),可根据不同人群对三大营养素的需求量决定是否选购该产品。
4.利用营养声称
如高钙、低脂、无糖等,或者与同类食品相比增加了膳食纤维,或减少了盐用量等;如图中黄色方框内容所示,本产品的营养声称即为低脂,由卫生部制定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1]中提出脂肪含量≤1.5克/100毫升(液体),≤3克/100克(固体)的食品即为低脂肪食品,从本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到每100g含有脂肪1.2g,因此本产品符合低脂肪食品的定义,“低脂”的营养声称无误。([1]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卫生部,卫监督发 [2007]300号,发布日期: 2007-12-18,生效日期: 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