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科普|胃癌患者术后饮食指导
时间:2022年08月18日 查阅: 转发

胃癌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尤其是胃癌术后的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可高达89.6%,纠正营养不良问题是胃癌术后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环节。造成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疾病本身引起的厌食、手术对消化道结构的改变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以及化疗药物毒性导致的消化和吸收障碍等不良因素。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来说,进食后哽噎、呕吐、反流、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破裂等都是胃手术后不可避免的常见并发症,那么如何在避免或减轻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发生的前提下保证充足而全面的能量与营养素摄入、平稳度过术后的恢复期是解决术后营养不良问题的关键。

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原则总结来说,要记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八个字,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反复跟术后患者强调的原则,由于术后消化道结构的改变及消化功能的恢复尚处于起步阶段,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模式还要遵循“由稀到浓、由少到多、由软至硬”的原则。

对于食物种类的选择,理论上食物的种类是不受限制的,而食物的烹调状态需要严格的把控。术后恢复期间需要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量,比如鸡蛋、瘦肉、海鲜、奶制品、豆制品等;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在提供优质脂肪的基础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这类食物包括深海鱼、坚果、橄榄油等;此外,对于胃癌术后贫血的患者来说,猪、牛、羊等畜肉的瘦肉以及动物血(如猪血、鸭血)、动物肝脏(如猪肝、羊肝)都是动物源性铁元素的良好食物来源;同时需要注意维生素C、维生素B12及叶酸的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在术后早期恢复阶段膳食纤维过于丰富的食物比如粗杂粮、芹菜、芦笋等的摄入可能导致胃癌术后患者消化不良,以及牛奶、豆浆等大量产气食物的过量摄入会导致消化功能较弱的患者出现较严重的腹胀。

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会因患者的年龄、术前营养状态、具体手术方式以及其他个体因素而不同,因此术后进食食物状态的过渡时间也不同,下面针对绝大多数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做以推荐。首先建议术后患者进食从全流质饮食“匀浆膳”开始,即包括主食、肉蛋类食物、蔬菜类等全部食物做熟后用破壁机打碎再进行适当调味,可用温开水或肉汤、鱼汤等稀释起到增加鲜味的作用,并加入橄榄油、芝麻油等优质植物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根据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速度判断“匀浆膳”的食用时长。随着患者消化功能的恢复,可从全流质饮食模式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模式,在此阶段可将肉类、海鲜等食物炖煮软烂后切至细碎再加入到粥或面条、面片汤中,同时保证每日蔬菜的摄入水平。下两个阶段是半流质饮食向软食的过渡以及软食向普食模式的过渡。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阶段,对于带馅儿食物的选择需要谨慎,避免食物在消化道内成团造成哽噎、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吻合口瘘、吻合口破裂等危险情况的出现。

胃癌术后患者的进食量有限也是其发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术后患者出院回家后很努力的吃饭、很积极地补充营养,但体重仍然不增反而下降、体力也无法快速恢复,原因就在于术后患者的正常食物的进食量远远无法满足其术后的高代谢状态,那么出院后居家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就尤为重要,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居家期间推荐规律性、个体化的口服营养补充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方式,主要以整蛋白的全营养制剂为主,对于消化功能很弱的患者可以选择短肽型的营养制剂,对于术后低蛋白或高龄(70岁以上)术后患者常规推荐使用乳清蛋白组件,对于贫血或有贫血倾向的术后患者在补充动物源性铁元素的基础上推荐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或复合型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对于术后有炎症或免疫力持续低下的患者推荐使用ω-3鱼油等免疫营养补充剂。术后患者的口服营养补充方案需要专业的临床营养师或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胃癌术后患者的进食量有限也是其发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术后患者出院回家后很努力的吃饭、很积极地补充营养,但体重仍然不增反而下降、体力也无法快速恢复,原因就在于术后患者的正常食物的进食量远远无法满足其术后的高代谢状态,那么出院后居家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就尤为重要,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居家期间推荐规律性、个体化的口服营养补充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方式,主要以整蛋白的全营养制剂为主,对于消化功能很弱的患者可以选择短肽型的营养制剂,对于术后低蛋白或高龄(70岁以上)术后患者常规推荐使用乳清蛋白组件,对于贫血或有贫血倾向的术后患者在补充动物源性铁元素的基础上推荐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或复合型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对于术后有炎症或免疫力持续低下的患者推荐使用ω-3鱼油等免疫营养补充剂。术后患者的口服营养补充方案需要专业的临床营养师或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