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科普|糖尿病血糖监测那些事儿
时间:2022年08月11日 查阅: 转发

糖尿病的治疗有“五驾马车”,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健康教育。其中,血糖监测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及时发现血糖变化,从而合理的调整饮食和运动,同时也能为降糖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呢?

1)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即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末梢血糖的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最常用且最方便的监测方法。

2)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测定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可以全面反应3-14天血糖变化情况。

3)糖化白蛋白(GA):反应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4)HBA1C:是长期控制血糖状况的“金标准”,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一次。

在自我血糖监测中,建议每天用血糖仪进行末梢血糖的监测,根据控制血糖的水平,每3-6个月到医院测定HBA1C(有条件者加测糖化白蛋白),了解总体血糖控制情况并就医,调整控制血糖的方案。

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包括:

1)空腹时血糖:持续 8 小时以上都没有摄入过任何热量,比如喝水、吃饭等。

2)三餐前血糖:在进餐前的血糖便为餐前血糖,通常是指进餐前的半小时。

3)三餐后2小时血糖:具体是指从吃下的第一口饭开始计算,刚好 2 小时的血糖水平。

4)睡前血糖:在睡前测定的血糖,可防止睡眠中发生低血糖。

5)夜间3点血糖:凌晨三点血糖即为夜间血糖,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鉴别黎明现象与苏 

木杰反应。

6)特殊情况时的即时血糖监测(如低血糖时)。

糖尿病日记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显著,是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应用价值较高。

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应包括: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

血糖的数值

饮食量及时间

运动量及时间

用药量及时间

特殊状况记录:如腹泻等

 

控制血糖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位糖尿病患者坚持不懈的监测。除了监控血糖指标的同时,还需要随时留意身体的变化,如出现手脚刺痛、麻木、尿液发红甚至带有啤酒样泡沫、机体频繁感染、消化不良等情况应考虑是否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