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是一类经特殊加工制作而做成膏状的中药制剂,又称膏滋药,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因素、疾病性质,选择单味药或者复方,经浓煎后加入某些辅助材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膏”,在《正韵》、《博雅》中解释为“润泽”。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膏剂作为中药的一种剂型,自古就有,具有疗疾或滋补的作用,如以疗疾为主的枇杷膏能治痰热咳嗽,益母草膏能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能治甲状腺肿大。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凡五脏亏虚、气血不足、阴阳虚损,体质虚弱者均可服用膏方调养。如外科手术之后、妇女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处于恢复阶段出现各种虚弱证候,均为适应证。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或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等多种治疗后,出现体质虚弱、正气不足、阴阳失调的状态;又或者因为肿瘤复发转移长期处于正虚邪恋、带瘤生存的状态就特别适合运用中药膏方来进行长期调养,从而加速肿瘤康复、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达到扶正抗癌、延长生存的目的。
因为通常情况下,中药膏方所需的药物比中药汤剂要多得多,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我们习惯性地称中药膏方为“大药”,与之相对的,中药汤剂被称为“小药”。
一般的汤剂虽然也可以起到滋补、调理的作用,但因为汤剂容易变质,不可能长期保存,服用者很难长期坚持。而膏方中多以血肉有情之品的胶质收膏,滋补的力量显着增强,非草木类药剂所及。
同时,有时肿瘤患者因治疗后突然出现诸如化疗后骨髓抑制、放射性炎症、免疫性肺炎、免疫性皮炎、免疫性肠炎、突发疼痛等,此时需要短期内快速改善症状、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等,就不适合服用膏方,而应改用中药汤剂、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等办法尽快缓解病症,再予膏方长期调养。
中药膏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治,一人一方。同一位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地域和季节所得到的膏方是不完全相同的。同一个药材方,不同体质的患者、不同季节的药材用量也都有不同。有些患者气虚较重,气短乏力、自汗活动后加重、体质变弱容易感冒,需加重北芪等药材的用量。有些患者阴虚较重,口干舌燥、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可加大熟地等补阴药剂量。
一般膏方需根据不同的个体体质、不同临床表现确立个性化处方,多为20-40味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的大型复方,经浸药、煎煮、过滤、浓煎、添加辅料、收膏分装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整个流程中,仅浸药就需要8-10小时,而因为我科膏方需求量与日俱增,药品制备场地设备有限,需要按出方顺序制作,因此患者领到药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医寄通”小程序选择顺丰邮寄到家,免去来回奔波之苦,省事省力省心。
盒装膏方每次1匙,或袋装膏方每次25g/1袋,每日2-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1盒膏方可服用1个月左右。等本次膏方所余不多,可再次就诊随证调方重新制作。膏方人人不同,四季变化,随证加减,可长期服用,很多肿瘤康复患者可以应用几年;有些“老病号”甚至用中药膏方维持治疗十数年,达到带瘤生存、减轻肿瘤不适、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膏方有三种服用方法:①冲服:用温开水调开量好的药膏,搅拌均匀后服用;②含服:把药膏含在口中慢慢咽下;③调服:把黄酒或水加入黏稠难化的膏方中,用碗或其他容器隔水炖热,调匀后服用。
注意事项:服用膏方期间需饮食调和,切忌暴饮暴食。忌饮酒、过食生冷油腻,以免胃肠负担过重,影响膏方的吸收;因膏方中含有的部分抗肿瘤中药大多药性偏凉,服用后可能会存在胃痛、腹胀、腹泻等不适,可适当减量或暂停1-3天观察,待症状缓解或咨询处方医生后再行服用
禁忌:在服用膏方期间,如误食所忌饮食,常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如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
通过对中药膏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省重点专科科室,我科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发挥自身优势,总结前人经验,辩证拟方,充分运用中药膏方、汤剂、中药熏洗、针刺艾灸、中药针剂等多种治疗手段开展中西医结合施治,给无数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疗效确切,深受喜爱,倍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