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科普|人之“肠”情——结直肠癌筛查的那些事
时间:2020年11月23日 查阅: 转发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高发癌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达38.8万,死亡病例达18.7万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李丁,著名导演杨德昌,英国著名的女演员奥黛丽赫本皆是因为结直肠癌去世的。结直肠癌为何如此高发?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结直肠癌筛查应该去哪做?何时做?怎么做?今天我们就邀请到省内著名的结直肠外科专家来跟大家聊聊结直肠癌筛查的那些事。

说结直肠癌,我们首先要了解肠道,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大肠中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肠道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加油站”:有99%的营养需要肠道吸收,肠道同时是身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肠道更是最大的“排污厂”:我们身体中8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

3.哪些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

筛查是关键: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有效筛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癌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癌症的筛查是在没有症状的正常人群中通过某种检查发现早期疾病。

结直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 

1.粪便隐血试验:也叫便潜血,即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肠道出血是身体释放出的“求救信号”,便潜血经济实用,无痛无创,但是取便困难。

2.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大多数直肠下段的病变,并且快捷、方便、价廉、无痛苦,但对于高位病变无能为力。可作为辅助手段。

3.肠镜检查:肠镜是一只直径大约1cm,长约150cm,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到结直肠腔内壁,是发现肠道肿瘤最灵敏的方法,但仍有一定漏诊率,且为侵入性检查,患者体验差。

4.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是对三个以上靶点,多个突触位点,两种以上检测手段进行判断,结果阳性提示罹患肠癌或癌前病变的风险比较高,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确诊,结果阴性提示罹患肠癌或癌前病变的风险较低,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测身体状况。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无痛无创,非侵入,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4.什么人群需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模式: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

推荐筛查对象:

①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②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者,不作年龄限制。

5.因“期”而异,逐个击破

结直肠癌是从微小病变逐渐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的早期的结直肠癌是可以治愈的。

息肉或小腺瘤:可以通过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

早期:可以通过小范围的肠道切除手术切除病灶,然后重新结合肠管,以保留肠道功能。

晚期:肠道是一个“哑巴器官”,结直肠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多数的结直肠癌发现的时候就是晚期,当结直肠癌到达晚期时,往往意味着九死一生,治疗时需要大段或者全肠道的切除手术,一些距离肛门位置较近的结直肠癌甚至不能保留肛门,需要在腹部做造口,这些造口加大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6.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结直肠癌呢?

防胜于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依赖营养补充剂,健康饮食,多食蔬果,适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预防结直肠癌的常用方法。结直肠癌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最佳途径,因此建议一般健康人群,特别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本人常有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者患有久治不愈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的患者尽早做一次预防性筛查,以达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根据结直肠癌三级预防原则,除了改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戒除不良嗜好等,更重要的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因此结直肠癌的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上就是今天刘放主任关于结直肠癌筛查科普讲座的全部内容,也是“肿瘤筛查,健康相伴”系列科普讲座的收官之作,我们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邀请7位省内知名的肿瘤专家,为大家奉上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肿瘤筛查科普讲座,希望大家树立肿瘤筛查的意识,让我们携手共筑防癌关口,健康生活,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