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版|员工版
MDT|“左临右理系列MDT”——全程管理,助力头颈部肿瘤精准化治疗!
时间:2022年07月20日 查阅: 转发

图片51.png

近日,由辽宁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科李振东主任、头颈放疗病区李霞主任、病理科张勇主任牵头,联合主办了头颈部肿瘤的“左临右理系列MDT”主题会议,相关科室的医生也积极参与了本次会议。

头颈放疗科牟安娜医生汇报病例1,该患者为上牙龈癌二次术后复发,第一次术后已行放疗,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因二次放疗风险高,且剂量无法达到根治量。按照2021版NCCN指南,帕博利珠单抗获批可用于CPS≥20的不可切除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例患者PD-L1检测CPS=30,采取TP方案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3周期,疗效评价PR。拟讨论目的:患者是否适合再次手术,下一步治疗方案指导。

甲状腺头颈科一病区李剑医生汇报病例2,该患者为局部晚期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如果采用手术治疗需要切除舌及部分喉,考虑到舌辅助吞咽,喉辅助发音,术后可导致吞咽功能严重受损,发音功能丧失,气管造瘘,影响经口进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美观。经综合考虑及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TP方案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2周期,疗效PR。拟讨论目的:转移淋巴结的CPS评分是否可行?下一步治疗选择,手术或者同步放化疗。

带着会诊目的进入第二阶段,通过对讲座的学习,寻找答案,指导临床治疗。头颈放疗病区刘飞教授做了“从指南更新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到,60%的早期头颈鳞癌患者会发生至少一次复发。患者即使接受了积极的治疗,仍有约20%的患者2年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进展。晚期头颈部鳞癌预后较差,若无药物治疗,晚期患者只能生存0.8月。免疫治疗为头颈鳞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新希望。纵览近年来指南变迁,免疫治疗在复发或转移头颈部鳞癌(非鼻咽癌)治疗中异军突起。KEYNOTE048试验对于CPS≥20复发/转移的头颈部鳞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观察到了中位OS生存时间14.8月的长生存,死亡风险下降42%,完全缓解率高,持续缓解时间长,且毒副反应低等优势。

病理科张勇主任做了“头颈鳞癌免疫治疗伴随诊断CPS评分标准与应用”的专题讲座。他表示,通过PD-L1检测,可以预测PD-1/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免疫组化染色发现:PD-L1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膜上均有表达。两种PD-L1表达的判读标准——TPS和CPS随之产生,TPS评分仅纳入肿瘤细胞,CPS评分不仅纳入肿瘤细胞,还纳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使用哪种判读标准更为合适,TPS or CPS?KEYNOTE-048试验结果表明CPS是头颈鳞癌PD-L1检测的最佳判读标准。CPS具体操作流程包括组织提取、筛选、染色、计算等步骤。对于病理科医生而言,尽量保证每一步标准化,减低人源性误差,同时应规范CPS评分流程,对临床PD-L1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讨论环节,针对两例患者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随着免疫治疗的加入,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与会临床医生深刻认识到,淋巴结CPS不能代表肿瘤PD-L1的真实状态,建议对初治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规进行MDT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治疗效果。如局部晚期喉癌患者,采用诱导治疗后肿瘤明显消退,再行同步放化疗可以保留喉功能,同时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颈部肿瘤MDT团队,紧密结合多种治疗方式,准确诊断和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辽宁省肿瘤医院亚专业细化及专科建设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肿瘤的综合治疗需要考虑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放疗也要重视视觉功能、听觉功能、唾液腺功能等器官保护。多学科综合治疗需要贯穿患者治疗的始终,是长期临床治疗工作的重点及科学总结,同时为临床科研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团队将致力于局部晚期和复发转移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为患者创造治愈机会。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新希望!